運動名稱: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
主       題:營造共同體、落實上帝國

經文:

詩篇八九:14 (現代中文譯本)
你的國是以正義公道為根基;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信實慈愛。

路加福音十三:18-21 (現代中文譯本)
耶穌說:「上帝的國像甚麼呢?我要拿甚麼來比擬呢?上帝的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,有人把它種在自己的園子裏。芥菜長大以後,成為一棵樹,鳥兒在它的枝子上面搭窩。」耶穌又說:「我要拿甚麼來比擬上帝的國呢?它好比酵母,有女人拿來放在一團麵裏,使得全團都發起來。」

羅馬書:十四:17 (和合本)
因為上帝的國不在於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、並聖靈中的喜樂。


一、方案說明

(一)背景
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從一八六五年在台設教以來,曾藉著醫療、教育、文字事工及各種社會服務的工作來彰顯福音更新的力量,以建設上帝國的理想。百週年倍加運動成功後,教會面對宣教的新世紀,接續提出新世紀宣教運動,忠僕運動,十一增長運動以及兩千年福音運動等。但隨著台灣社會情境的變遷,台灣教會的宣教主題與策略也因應改變。然而,不變的是宣教的目標──「上帝國之實現」。

在公元兩千年(21世紀)逐漸逼近,兩千年福音運動的階段性任務即將結束之際,思考如何帶領教會邁入新的世紀,以及規劃新世紀的宣教方案,實在是全體教會無可推諉的責任。回顧近年來台灣社會的演變,自從解嚴以後,社會力的澎湃展現,國際社會在資訊科技整合的推波助瀾下,大步走向全球化經濟結構,台灣人民經歷內外情事的衝擊,面對多元化的張力,加上身分認同的模糊以及新秩序未及建立,導致整個社會失序,人際關係緊張,人的心靈頓然被淘空或扭曲。台灣社會的問題逐漸從結構性的束縛,轉向人文,心靈的腐化與污染。

七0年代以來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曾積極投入社會關懷,政治民主化和人權的維護工作,這標示了一個階段的宣教使命。在總統直選以後,政黨政治形成,多元的政治訴求已由不同政黨所代表,教會作為上帝國宣教的工具,已無法將上帝國與個別政黨的理想作等同觀。面對中國的威脅,台灣意識的建立與人民的自覺,成為未來台灣人民禍福的最關鍵議題。在宣教一百三十週年時,總會提出心靈改革為宣教的新方向,就是看見了當前台灣社會的問題所在。心靈改革的呼聲一經提出,社會各界回應熱烈,目前可說已成了社會的共識。唯改革的方法與策略,一直未有明顯的成效。學者曾提出「社區總體營造」的理念,但推展未見宏效,主要是社區居民的意識尚未覺醒,地方改造意願不強,自發性的社區營造工作自然無法落實。

教會,尤其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,應是台灣民間團體中最接近民眾的組織之一,百多年來卻往往予人外來宗教,或自外於社區的觀感。近年來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戮力於本土化的工作,尋求以「認同住民、釘根本土」來規劃其宣教事工。本方案以「營造共同體、落實上帝國」為主題,我們認為藉著參與共同體的營造,不但可以完成本教會一貫的宣教目標,同時也是落實福音釘根本土,更新人民與社會心靈的宣教理念之有效策略之一。因此,在邁入21世紀的關鍵時刻,我們覺得以新台灣宣教運動為宣教目標是合乎信仰本質,同時切合時代需要的一個宣教運動。

(二)目的

  1. 延續本教會一貫以「上帝國實現」為目標的宣教立場,進一步讓上帝國藉著讀經、祈禱、行動之委身,並以共同體的營造來落實在人民的實際生活中。
  2. 藉著方案的實施、裝備,教會信徒能學習、實踐如門徒般的委身、傳道、見證、領人歸主。
  3. 經由共同體的營造,使教會的宣教能與斯時斯地的處境配合,讓教會融入社會與社區、部落或社群結合,作光作鹽來為福音見證。
  4. 透過以福音營造共同體,來更新台灣人的心靈,重建台灣社會的新秩序,並為將來台灣人民自決,為建立新台灣的使命從事預備的工作。

(三)內容

本宣教方案以「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」為名稱,主要是表達此方案在時間上具有跨世紀,且在本質上具有以上帝國為藍圖來建設台灣的目標與理想。方案主題則設定為「營造共同體、落實上帝國」,標示方案之重點將放在教會處身的社區、部落與社群,以基督信仰的愛與認同,如芥菜種、麵酵一般,從微小開始,以謙卑的態度出發,在社群中發揮更新與營造的力量,期盼最終能夠把上帝國的福音見證,落實在台灣社會中。

為了達成此一宣教目標,本宣教方案從兩個面向來構築運動的方向:第一個面向是對內以「靈命更新」來達成學習委身的信仰深化。其中,又分兩方面進行。一是推行新眼光讀經運動,培育信徒對上帝之話語的洞見,發現上帝對台灣人民的拯救計畫;二是以靈性塑造、禮拜更新兩項事工為依據,藉著靈修、祈禱的生活,來更新信徒靈命,進而委身重建台灣人民與社會的心靈。第二個面向是對外以「心靈重建」為方針,參與整個社會推行共同體的營造運動,分別推動社區/部落營造、社群營造和人類合一見證,以行動參與教會或信徒所處身的社區、部落和社群中,從事服務與愛心的見證。藉著共同體的營造,達成把上帝國落實在台灣的目標。

(四)架構

二、神學理論基礎

以「上帝國」為中心的神學思考,以及由之發展出來的宣教理念,正是改革宗傳統的基本精神。就改革宗的世界觀而言,上帝的主權──也就是指復活基督的主權──應該及於人生的全部事實。因此,它的終極關懷應超越個人及其拯救,也超越了教會本身。它所關懷的是上帝旨意在國家、文化、自然和宇宙中的實現,改革宗的神學正是「上帝國的神學」。相對於許多「避世性的宗教」,改革宗傳統所代表的是一個「改造世界的基督教」。這種整全的信仰,「在我們的經驗中,沒有一件事是不必從屬於上帝旨意之下的」。

從前述觀點來看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1995年所提出的宣教主張──「重建心靈,光照台灣」,應該有「上帝國」的意涵。心靈的重建不應該是指那種僅求滿足個人情緒及靈性需求,帶有「超脫出世」或「逃避主義」之意味的靈恩經驗,也不應該是指那種僅以滿足現今基督徒因過度「物質化」而產生的靈性空虛,及意義貧乏的「健康兼好額的福音」。心靈的重建應該是指全人格及其認同──包括人生觀、價值觀、世界觀、生活態度及實踐──的重建。它應該包括社會、文化、歷史、社區、部落、社群(含性別、年齡、種族、經濟、專業之特質)、土地(含生態)等意識的覺醒與充實。

(一)靈命更新、深化委身
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多年來經由宣教與台灣的歷史、文化互動,逐漸體會到教會是普世的,又釘根本土,宣教必須認同住民,以愛與受苦來作為盼望的記號。這種累積自長期宣教經驗的信仰告白,若要落實到整體教會的信仰造就與宣教實踐上,就勢必要從推動信徒信仰的紮根著手,最重要的,就是培養信徒以新眼光來讀經。因此,本方案乃提出以「新眼光讀經運動」為信徒更新靈命、深化委身的具體方案。

「新眼光讀經運動」是近年來普世教會在推展普世宣教運動更新的重要事工之一。所謂「新眼光」指的是相對於傳統的讀經方法──把聖經的信息看為是獨立於讀經者現實經驗之外。「新眼光讀經法」相信聖經是上帝在每個時代、每個地區對所有人所啟示的話語,因此讀聖經必須讓上帝的話與斯時斯地的人民有所對話與回應。這種上帝的話與斯時斯地人民相對應的讀經方法,是認為上帝既然是活活的神,祂的話就不被聖經的字句所束縛。而是藉著聖經中的事件與讀聖經者的處境相遇,來洞察上帝對處境中的人民所要啟示的信息。新眼光讀經運動,主要是要讓今日台灣教會的信徒,能夠從讀經中體驗到上帝在我們當中的作為,並因而能使其信仰融入其生活的社會情境中,而達到對土地有情、對同胞有愛的宣教獻身。

從宣教的觀點出發,讀經並不是目的,讓聖經中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生活的準則,進而改造我們的生活才是讀經運動的目標。

我們發現,處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裏,面對心靈層面的困境,有些人開始追求各種所謂的「靈性思潮或運動」,這些新興的運動或現象正反映現代人追求「自我滿足」的困境與病癥而已。面對這種困擾,本宣教運動把禮拜更新、靈性塑造運動等列為具體方案,實際回應信徒在靈命更新上的需要;能學習委身,以謙卑的心來服事。讓教會在社區、部落及社群中(共同體),能以其對人民的關懷與信仰見證,來作為充實其靈性需求的最好「出路」。

(二)營造共同體──轉化社會、重建心靈

共同體(koinonia)所意指的,包含人際的關係,如參與、分擔、分享,及人類組織,如團契、社群等。它也被用來指涉人和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。基督教的「三位一體」信仰就表達了共同體最為奧妙之處,因為上帝、耶穌、聖靈三者的「神聖共同體」,既各有位格又相互不可分離,這種奧秘顯明在聖經中祂們之間愛的給予、接納和交流的過程。所有在耶穌基督裡享有新生命的人,藉著聖靈的力量,都參與在上帝永恆生命的共同體當中。

在台灣,過去我們所經歷的是,在政治的壓力和經濟的推力之下,共同體受扭曲,甚至解體。權力和利益佔據台灣人的心靈,人與人之間相互不信任、不扶持,惡性競爭,不愛惜文化傳承,任意剝削環境,摧殘大地,以權力地位及經濟利益做為努力打拚的最高價值標準。面對這些課題,台灣民間社會已展開各種新的社區運動,期能改變這種頹勢。

教會應該從靈修及聖經的啟示,認識共同體的真義,反省三位一體的奧秘,內造教會成為一個參與、分擔、分享的共同體;並以教會(信仰的共同體)整體的身分,將共同體的精神與實踐經驗,貢獻於社會(生活的共同體),參與各個社區/部落、社群,甚至普世教會之新社區運動,建構台灣社會為一合乎聖經啟示的命運共同體。

因此,教會應即著手鼓勵眾信徒從讀經中認識共同體的真義,藉社會分析,洞察台灣社會中,各社區/部落、社群的需求,檢討其違反共同體精神的事實,並提出整體性的對策及事工計畫,讓個別基督徒、地方教會、中會及總會,都能有系統的參與教會、社區、部落的營造與更新,使上帝國落實在台灣社會中。

三、行動、方案

(一)藉著讀經、祈禱、禮拜等靈修活動來達成靈命更新、深化委身。

  1. 新眼光讀經運動
  2. 靈性塑造運動
  3. 禮拜更新運動
  4. 分享福音

(二)通過部落/社區、社群及普世關係的營造來轉化社會、重建心靈。

  1. 部落、社區:設計多元的農村、都市、漁村、原住民部落的社區宣教方案。
  2. 社群:專業團契形成與營造。
  3. 普世關係:合一運動,跨文化宣教方案。

四、整體方案進行發展

新眼光讀經運動、靈性塑造運動、禮拜更新、分享福音、社區/部落營造、社群營造等計畫,總會除在此提出構想外,將陸續延請具專長者,設計出具體實施方案,供教會做宣教之參考。

(一)進行方式

  1. 以總會為發起單位,依靈命更新運動、營造共同體運動之不同性質,配合全國不同之文化、地域或專業性質,如漁村、原住民、都市、鄉村等,發展各式示範性宣教方案。
  2. 透過事工整合,集中人力、物力資源,帶動全體教會參與宣教之落實。
  3. 運用建立的人力銀行,依照專業組織諮詢團體,做為地方教會推行社區/部落宣教的人力資源與管道。
  4. 與社區關懷協會及其他相關團體合作,尋求社會資源提供地方教會,做為社區/部落宣教之運用。
  5. 對教勢發展做持續的觀察研究,藉著統計、分析,找出宣教之盲點,以不斷修正進行中的宣教方案。

(二)階段目標(方案實施以25年為期)
第一階段:以兩年的時間,做宣導及預備。
模式:總       會→訓練總會及機構幹部(屬於啟蒙與裝備的任務);
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、區會→訓練區會、部會及地方教會幹部;
           地方教會→落實事工。

目標:總       會→舉辦訓練各種運動方案的推動者600名以上;
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、區會→舉辦三次以上分區及部會的活動;
           地方教會→舉辦三次以上活動。

第二階段:以十年的時間,組織工作網;並達成50%的教會展開社區/部落工作。
第三階段:落實事工,營造共同體。

整個運動預計以25年的時間實施,前兩年由總會培訓方案推動者600名以上,中區會則負責訓練幹部,再落實到地方教會、信徒,藉此宣導、訓練等預備工作,將宣教方案實施於社區/部落、社群中,重建社區/部落中的人民與社會心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