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年度宣教座談會南部場
照片1:開會禮拜總會副書記潘恩盛牧師用耶利米書42:1~12 題目為~願耶和華指示~勉勵與會牧長 照片2:總幹事致詞勉勵大家要重視青年宣教 照片3~4:專講及分享 照片5~7:分組討論.報告.綜合討論 照片8:獻心會 照片9:大合照 專講及分享摘要(總會教會歷史幹事盧啟明牧師) 本身具有地理學和神學雙學位的台南二中陳宗元老師,以「我們與青年的距離」進行專題演講。陳老師先對與會者提出挑戰,必須捫心自問:我們是誰?為什麼在這裡?而宣教、青年又是誰?距離與目的為何?他引用宣教學者博許(David J. Bosch)的名著《更新變化的宣教》,指出宣教就是基督徒參與在耶穌的解放與自由,並相信上帝的愛,以道成肉身的方式,成為社群的見證。因此宣教不是為自己,而是從上帝而來的差遣。如果用這個觀點來看青年宣教則需要把握年輕人的特質就是「變」,包括大環境的改變、外在氛圍穿著的變遷,思考與關係的改換等等。因此教會可以在語言習慣、禮拜儀式、聖樂詮釋等等,貼近青年的想法。此外,不需要擔憂教會的人數多寡,只要存著對未來的盼望,持續耕耘,就算是一兩個人,也能帶來極大的改變。 高雄大專中心吳建明牧師則用「創造感動人的故事」為題,述說「自我的故事」與「聖經的故事」的生命互動。他認為,青年宣教的根基就是傳講並經歷共同的故事,因為故事就是對事件的陳述,裡面有人物、思想、對話、行動、情節,以及時空因素,往往能形成「整體感」,在現代文化形式中,是最完整、具體又簡易的連結。實務操作方面,首先,透過彼此認識來閱聽他人的故事,可能有見證、土地、根源、愛情及自己的故事。接著,尋找相同,透過故事的交流,去承接他人的故事,從中理解、再思、建構,以持續述說下一段故事。最後就是創造我們自己的故事,這樣才能擁有共同的意識,獲得共同的建造。 排灣中會青年幹事Cemedas Djaljapayan 唐瑀穠傳道師用自己在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實習的經驗,意識到整個歷史沿革的寶貴脈絡,這些都是青年宣教的資源,例如合一、公義、和平、喜樂、盼望與主同行等等。她期待每個教會每年至少要配合中/總會,舉辦青年事工主日,但是不要當作青年團契的成果發表會。不要用應付了事的態度來進行,而應該要強調實質的意義與造就。她直言「教會青年去哪了」,必須要問,我自己相信的上帝為何?一個從小在教會長大的青年,之所以「出走」,必定是在深切信仰掙扎,而旁人應該要陪伴與鼓勵。最後她用排灣青年的例子,從2005-2015年提出十年宣教白皮書,2016-2017年反省預備,2018-2022年則提出新的五年宣教白皮書,內容包括重視肢體關懷、進行紮根教育、舉辦幹部造就會、輔導培訓,這些都可以成為各教會的參考。 在區公所服務的社青且是南布中會青年部長的Maiia Takikudun 高毓瑄執事表示,過去自己對宣教的刻板印象就是「偉大的宣教師到貧乏地區服務的史詩畫面」,但是真正經歷以後,才知道宣教其實很近,對身邊的人分享福音則是隨手可得的方式。不過,她即便是第三代的基督徒,還是長老的後代,她也曾經質疑「為什麼會有人不願意到教會認識耶穌基督,那些人真奇怪。」這樣的本位主義,讓她困擾許久。後來,她才明白,傳福音其實要試著去了解每個人的處境,並在當中傳揚好消息。因此,儘管部落青年有時不得不到外地讀書或工作,但是現在科技發達,流動也很快速,透過各種可能的方式,盼望就是能讓青年在無時無處,都走在真理的道路上,並且彼此相愛。 |